比熊犬怎么预防细小?
比熊犬怎么预防细小病毒?细小病毒病是由CPV(卡利西病毒属)引起的自然致病微生物。其主要感染犬,其次是猫,已确认可传染人类。本病于1978年第一次报道,我国于1982年首次发现,很快遍布全国。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
1。吐血型。多在发病第一天出现呕吐,随后几天呕出物中有少量血液(有的含有黏冻状物质),有时可见血丝。病犬的口腔黏膜、眼睑、巩膜发黄,呕吐物、唾液、餐汤等色黄,排出粪便稀薄如水,或粘稠,混有血液和黏液,气味腥臭,有时排出五色粪便。病犬往往几天不进食,病情严重,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被毛蓬乱,精神不振,嗜睡,体温过低或体温不稳定,常常突然死亡。
2。腹泻型。比熊食欲不好,食物残渣可见于精神不佳,少数可先吐后拉,或腹泻后呕吐,呕吐物不含血液,多呈黄绿色或黄色,含多量黏液和泡沫,少数病人腹泻后停止呕吐(属症状严重的前兆期)。以上症状2~3天后逐渐好转,8~12天后痊愈。部分病人转为慢性,反复发作。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犬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正常情况下,病毒在自然界存活的时间不长,但条件适宜(适宜的温度、湿度)时可长期存活,因而易感犬可以直接经粪便传染,也可以通过污染了病毒的器具、衣物、地面而传染。另外,某些病犬排出体外的大量病毒,可经皮肤,或伤口而感染。除犬外,猫、鼠类等也是可以传播的媒介。
【预防】
现尚无令人满意的疫苗,在现有的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几点:
(1)管好传染源。患有疾病的犬必须进行消灭,病犬的排泄物要处理好,严禁食用,消毒被污染的犬舍、器具。及时收集狗的粪便,消毒、深埋或焚烧。
(2)进行卫生教育,使病人和生活场所的其他人员,知道细小的临床特征,传播途径和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