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脏怎么处理?
人的耳道皮肤是有自洁能力的,不用刻意去清洁。但是,外耳道、鼓室腔是避免吸入灰尘和异物的地方,因此当你在清洁耳朵的时候,注意不要使水流进入这些部位(若水进入了外耳道或鼓室腔,应及时甩头并擦干)。 洗头、洗澡或者游泳时,不要让耳道进水,以防感染; 不要用尖锐物品刺破耳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如果发现听力减退,应及早检查原因并进行治疗。
对已经患中耳炎的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部的干爽。可以涂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如金霉素眼膏),或用双氧水洗耳(用注射器冲洗外耳道),每日数次,坚持用药,直到痊愈为止。如果治疗及时得当,一般1周后即可消除炎症,恢复听力。但若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需持续治疗4~6周才能彻底治愈。
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除了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尽早实施手术,清除病变,以挽救残余听力。 对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平时应注意局部清洁,经常清洗患处。一旦感染,应及时治疗。如果反复发炎导致耳前瘘管口闭塞,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婴儿的耳道不能随便掏!因为宝宝的耳道浅,又比较窄,如果用不干净的东西掏耳道,容易把细菌带进去,引起感染。而且宝宝们的抵抗力也比较弱,一旦感染很难控制。所以,给宝宝掏耳道,最好选择专门的婴童用品。
清洁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清洁,这样能够大大减少各种耳部疾病的发生。
棉签掏耳朵,对耳道损伤大,长期用同一只耳塞听音乐容易导致右侧听力下降,耳朵不舒服,出现耳鸣、耳朵痒等问题,不少人会用棉签掏耳朵、耳朵进水了也会用棉签头堵住耳道口再抬头将水排出,这些看似小事儿却存在大隐患,如果用力不当很容易造成耳道外伤,耳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耳道被堵住,容易诱发中耳炎。
正确掏耳朵方法:
1、一般来讲,不需要特别找工具掏耳朵,人体自身的代谢和清理活动能够慢慢将耵聍(耳屎)排出耳道。
2、如果感觉耳朵痒,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是将手指包裹干净后,轻轻按压耳廓,来回摩擦,从外耳道口进入一点点摩擦耳道,也能起到一定清理作用。
3、偶尔耳屎分泌过多,出现耳道口封闭,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等,必须得清理时,最好到耳鼻喉科,请医生借助专业的工具、专业的手法、在明亮的灯光下清理。
4、平时洗澡、洗头时,也很容易造成耳道进水,水在耳道内存留,湿润的环境容易导致细菌的生长,也容易引发外耳道炎,可采取如下方法及时处理:头偏向进水一侧耳朵,手捂耳廓后迅速翻转,利用离心力将水离出;或取侧卧位,患耳朝下,同侧肢体向上伸直,健侧肢体屈曲,身体稍向健侧倾斜,使耳道口向上,健侧手拉耳廓,全身活动,借助重力将水流出,并迅速坐起,另一手堵住耳道口,再迅速抬起,利用气压将存留水冲出(此法适合水进得较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