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驱和疫苗冲突吗?

闻人靖涵闻人靖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外驱虫与疫苗并不冲突。 宠物在外运动时可能接触到虫体或虫体残渣,从而感染寄生虫病,而注射的疫苗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对寄生虫病没有直接保护作用。但是,在注射疫苗期间,给宠物进行合理的体内外驱虫是可以的,而且非常有必要。 因为体内外寄生虫会消耗宠物体内的营养物质,摄入的毒素会导致宠物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的情况;某些肠道寄生虫还会诱发动物肠道的反应,从而导致腹泻、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如果狗狗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或者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狗狗生病甚至死亡。

对于体外寄生虫来说,虽然无法进入狗狗的血液当中,但是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局部皮肤发炎,导致犬的皮肤瘙痒、挠抓,严重时甚至可能会破皮溃烂。 如果要给狗狗驱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服用人用驱虫药,因为人体蛔目的寄生虫在宠物体内是无法杀灭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寄生虫的抗药性以及药物在宠物体内蓄积引起的毒性反应。

2. 因为寄生虫的耐药性会产生变异,所以建议定期更换驱虫剂型,比如现在常用的阿苯达唑是广谱驱虫药,对身体各阶段的寄生虫都有很好的杀虫效果,那么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选用新上市的吡喹酮来进行驱虫。

3. 不同的驱虫药所含的成分不同,千万不要重复使用,以免其中一种驱虫药产生抗药性,另一种作用不足,影响驱虫效果。

4. 为了防止宠物舔食到驱虫药,可以将驱虫药放在不易被宠物舔到的位置,或者在进食前给它喂服驱虫药均可。

卞芮言卞芮言优质答主

驱虫和疫苗本身是不冲突的,都可以正常免疫。但通常为了降低应激反应,一般不安排同时免疫。一般建议先打疫苗,再进行体外驱虫,间隔一周后进行体内驱虫。对于一些感染程度严重的狗狗,可以先进行体内外驱虫,间隔一周,在狗狗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再进行疫苗免疫。

有的主人听到驱虫,就想到的给狗狗吃药。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家宝贝生病,万一打虫没做好,狗狗出现什么拉稀的症状,也会特别担心。其实,驱虫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吃驱虫药、打针、滴剂等多种方式。

如果给1月龄的幼犬驱虫,一般是使用注射型的体内外驱虫,如球喹。根据体重剂量,注射一次就可以起到驱杀体内肠道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滴虫、鞭虫等)和体外寄生虫(蜱虫、跳蚤等)的作用。

长大一点的狗狗驱虫,一般会选择口服的驱虫药。口服的驱虫药一般都是专体内和体外分开的。体外驱虫一般就是滴剂,滴在脖子后面,药物经过皮肤渗透吸收,进入血液达到驱虫效果。

体内驱虫一般是口服的。常见的有芬苯达唑(对线虫、绦虫等几乎所有肠道寄生虫有效)以及阿苯达唑(对某些寄生虫无效)。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中规定的剂量使用,即可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

常见寄生虫疾病症状

1、蛔虫病症状

狗狗感染蛔虫后,一般表现为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出现呕吐、腹痛、消化不良等胃肠症状。偶尔,幼犬剧烈运动后或夜间睡觉时可能从口腔中排出蛔虫。成年狗感染后,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成为蛔虫病的储存库。

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缠结,肠道部分或完全梗阻,肠道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可能发生。幼犬严重感染时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和衰竭而死亡。蛔虫幼虫可进入肺部,引起咳嗽和气管炎症状。

2、钩虫病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钩虫侵害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感染幼龄幼犬,当大量吸血并破坏血红蛋白或细胞时,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拉稀、便秘、腹痛、拒食、咳嗽、流鼻涕、鼻液增多,严重贫血、虚弱、虚弱、消瘦、弓背、运动不耐力等,甚至因严重失血而衰竭而死。

皮肤接触感染后,可引起皮肤瘙痒、湿疹和小红点。由于虫体在皮下组织移动,可引起局部水肿、瘙痒。一般病程2-3周,幼犬常因合并感染而死亡。

3、滴虫病症状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长期腹泻,粪便具有特征性的恶臭和黏液,粪便和血液混合。幼犬生长不良,衰弱。成年犬通常没有临床表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