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会生哪几种虫?
寄生虫种类繁多,根据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同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两大类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s)常见有虱、蚤、蜱三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蚤目、蜱螨目革甲亚目。
1.虱(skeleton) 寄生于犬体上的虱有两种,一种是属蚤型的狗虱(canis spp),另一种是属鼠型的猫头虱(gliricidia)。这两种虱都可寄生于犬体毛被上及趾爪中,以吸取皮屑、血液为食,使患部发痒,并易引起继发性皮肤感染。这种感染在夏季尤为普遍。一般可通过接触或自外界环境沾污而感染。
2.蚤(flea) 属蚤目diptera蚤科sphargidae,又名跳蚤,是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此虫较虱子大些,体长约3mm,全身可分颚足部、腹部和足3部分。头部有角状额甲,能活动灵活,触角4对,咀嚼式口器,有一对突出的复眼和一对单眼。前胸侧板发达,后足基节粗大,善于跳跃。无翅不能飞行,行动敏捷,常附着于犬的躯体上,吸血时腹部弯曲,将尾部弯曲插入犬毛间而固定,当尾须刺入宿主皮肤后,才能吸食。雌蚤每次产卵约60~80粒左右。
3.蜱 又叫壁虱.属蜱螨纲蜱虱目硬蜱科,成虫体长在2~19毫米之间,呈椭圆形或扁平状,未吸血时为红色或棕红色;饱血后经一段时间,颜色会逐渐变暗至黑褐色。其背部或腹面有一对胸肢,此外尚有腹肢,吸允宿主的血液为食物。幼虫与若虫形似成虫,但较小,不吸血,以植物汁液为生。它可钻入人体皮肤,用喙器螫人皮肤后,吸血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方离开,一般可在皮肤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若不注意,极易被人忽视。蜱不仅传播回归热等多种疾病,而且叮刺时可散发恶臭气味,刺激皮肤发生过敏。
4.蜱 可分硬蜱和软蜱两种。前者体表坚硬,胸部有足三对,气门两对,一般吸食期后可缩入鞘内;后者体表柔软,胸部仅有1足,且常折叠于躯干部,平时多隐藏在巢穴内。该虫主要寄生在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身上,也能侵袭人体健康。通常人们喜欢到野外去游玩,一旦遇有草丛、树下等潮湿隐蔽处时,便要当心了,因为这有可能是蜱隐藏之处,尤其是有动物在附近活动时,更应注意避免被叮咬。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可分为原虫病和蠕虫病两类。
1.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属线虫动物门丝线纲绦形目蛔目蛔科,是一种人兽共患性肠道寄生虫。成虫主要寄生在小肠中,也能侵入胆管或胆囊,偶见有入侵肺部者。本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到,尤其多见于小儿,故本病又称肠蛔虫病。蛔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被污染的水源中发育,经口感染。由于人、畜均可受染,所以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感染。
2.绦虫(cestode)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亚纲。按其所寄生的部位及其形态特点,可将绦虫分成牛带绦虫、猪带绦虫和人肥胖带绦虫三大类。其中人肥胖带绦虫仅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我国尚未发现。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是国际间广泛流行的寄生虫,其成虫分别寄生于人的小肠和大肠内。其病原都是牛或猪的囊尾蚴,因寄生于不同的宿主而被命名为猪带绦虫和人猪带绦虫。这两种绦虫在人体内的致病性和临床症状相似,主要是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有时还可出现肠道梗阻现象而影响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的病人会出现腹泻、营养不良甚至贫血等现象。 上述两种绦虫的幼虫称为囊尾蚴。当人吃了含有囊尾蚴的食物后,囊尾蚴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杀死,并在十二指肠中孵化出囊尾蚴原尾蚴,再进一步发育成为棘球蚴,随后逐渐长大,最后形成囊袋。在囊袋充满液体时,即变为囊尾蚴。囊尾蚴具有神经分泌功能,可释放激素,作用于宿主组织细胞而产生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