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有寄生虫会怎么样?
1、体表寄生:
大多引起瘙痒,因而会引起主人的搔抓或咬伤。还见有蛔虫扭结成团,被排出体外。多数未见有粪便排出。如全身皮肤发炎,皮肤肿胀,瘙痒,脱毛,皮下出现结节和出血点,引起全身性皮炎。耳段有疥藓症,可见耳部肿胀,耳道里糊满了脓性分泌物,并可波及眼睛。
蛔虫病
蛔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常寄生在手掌、口腔、咽喉部位。当虫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腹痛、腹泻、呕吐(空腹时呕吐更频繁),严重者可见嗜睡、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贫血、黄疸、浮肿、腹水等症状。蛔虫病有遗传倾向,人群普遍易感,人类作为蛔虫的终宿主,不论年龄大小,均可感染,其中婴幼儿发病较高。蛔虫病现在仍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全世界人群中约有约一半的人感染蛔虫病。蛔虫病传播广泛,寄生大量,因虫种不同,个体大小悬殊甚大,小者如豆瓣,大者一旦呕吐出来可长达几尺。蛔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也可经过衣物,玩具,饮食,空气等传播。
钩虫病
钩虫病由钩虫属寄生虫引起,钩虫的生活史复杂,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致病,当数量不足时主要表现症状为消化不良,面色苍白,倦怠乏力,贫血,消瘦,腹泻等。当数量多时主要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肛,并因肠道吸收功能很差,故常伴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肿、肝硬化等并发症。钩虫病最常见于贫困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儿童和成年劳动力,病人以亚洲新马泰地区最多。
姜片虫病
由姜片虫属寄生虫引致,虫体侵入肠道后,因刺激胃黏膜所致的急性炎症随之产生,随后形成慢性病灶。虫体大量寄生时可出现腹痛、腹泻、腹胀,胃肠胀气,腹部局限性包块,偶见呕吐,食欲不振,呃逆感,或伴黄疸,肝肿大,压痛等。当病原虫大量寄生的急性病症消失后,仅残留慢性多发性脓肿、囊肿和增殖。全身性疾病可见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消瘦,肝硬化,出血倾向等。姜并虫病仅见于亚洲,目前我国分布最多。此病在我国北方少见,多流行于南方。
绦虫病
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致。多数病人的临床状态与病变种类的结合,可以引起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也可表现类似胃肠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或表现为夜间腹痛,白天缓解的特殊症状。当虫体较多时可见腹胀,腹壁静脉充盈,面色灰暗,消瘦,浮肿,尿液颇黄,大便中有时不带血,有时带血,牙龈边缘糜烂,或继续上升为牙龈炎、牙龈瘤,或蔓延至口腔其他部位,产生广泛的溃疡。从肛门排出蛔虫,十二指肠钩虫病肠绞痛,猪带绦虫瘤等症状。
2、体内寄生
犬蛔虫病
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时,虫体可能会主动穿出肠黏膜进入肠系膜或胸膜腔,造成全身性虫体弱,多产生急性炎症反应,可出现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伴腹泻,腹痛,有时呕吐,发热,嗜睡,喘息,咳嗽,咯血,或腹泻至脱水,也可因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蛔虫病(即支气管蛔虫症,蛔虫肺炎,蛔虫性支气管哮喘)而昏迷,或死亡。慢性感染时,虫体较多时可能会有异食癖,营养不良,贫血,易感冒,肥胖,痤疮增多,皮疹等。
疟疾
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伯氏疟、间日疟、百日疟、恶性疟。其中恶性疟最严重。疟原虫生长于肝脏和淋巴结中,虫体内含有毒素,可使病人发热流血,长期患疟,可引起心肌炎,肾炎,贫血,脾脏肿大等。发病季节常随疟疾的种类而不同。一般先乏力,发热,出汗,体温骤升,大汗淋漓,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贫血,皮肤青紫,衰竭昏迷而死亡。疟疾死亡多在1~2天内,也有9天内死的。因发病急,有乏力和高烧,被称为“寒热交作”,“夜热早凉”,“秋分早,寒露迟”,表现为恶寒,高热,大汗,继之渴饮,腹痛腹泻等感染中毒症状。
猪带绦虫病(简称猪囊虫病,绦虫病)
是猪带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见于儿童和少年,呈地方性流行,其中又以生活在疫区,或常食生肉,或便便中含有绦虫卵的人最容易得病。其感染途径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了感染绦虫蛔虫病,猪囊虫病,脑囊虫病。囊虫病主要累及全身各脏器,以皮下囊肿、呼吸道异物及胰腺炎最为多见。
囊虫病
囊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从肠道排出囊虫,经过消化道感染。也可因皮肤损伤,呼吸吸入或眼结膜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的幼虫在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寄生于组织内,而产生各种不同病变。病变范围不同,可单纯位于局部,或全身各部位都有。囊虫病的症状与体征依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