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宠物拍照怎么收费?
现在,有不少人都喜欢在家里饲养宠物。尤其是猫呀狗呀的,每天跟这样的朋友一起玩耍都是非常快乐的。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猫和狗会聊天,它们会说什么?它们的语言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其实,现在国外有一种正在发展的语言——动物通信语言。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3种动物言语
动物的通信方式有许多种,诸如动作、声音、气味、视膜蛋白、毛发等,它们组成了动物的语言。不过,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殊含义以及特定的对象。动物的语言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而划分。按信息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动作语言、声言语言、膜语语言、视言语言。
动作语言就是依靠动物的举动和动作来传递信息。比方说,小猴吃香蕉时,会抓耳挠腮、上蹦下跳,这时,别的猴一听便明白了,它的意思是“这是我发现的”,由于香蕉皮难以下口,所以猴王是不吃的,吃完后会闹肚子。
视言语言就是依靠动物的眼睛或眼色来传递信息。平时,我们观察到一些动物的眼睛时常睁得大大的,炯炯有神,说明它正处于警觉状态。而猫的眼睛在夜晚会发绿光,这大概是由于夜猫子平时的生活轨迹都与黑夜相关,所以动物的眼睛在夜里发绿光是动物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含义。
自然界中,每一种声音都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形成了动物特殊的声言语言。狼发出的声响同兔在听到后拔腿就跑,由于狼吃兔,这样,狼的叫声在兔的耳中就成了“通缉令”。而狐狸的叫声又跟狼完全不同,虽然它们有时也会“吃肉”,所以狐狸的叫声在狼的耳中就成了“通报信”。
膜语语言就是依靠动物的毛发、蹄印等作通信媒介。兔留下自己的屁臭标记,说明它在这儿住过,这是它的“地界儿”。而鸟类在活动后常在树枝上筑窝,在卧窝里便留下自己特殊的痕迹——粪便、羽毛、血迹等,这些便成为鸟类的膜语语言。
动物通信语言的形成原因
人之所以能听懂别人的语言,是因为人掌握了某种语言、文字规律,而动物没有这些规律,所以不能听懂人类语言。然而,各种动物毕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即动物声音(包括哭声、叫声、吼声、噪声等)和动物的动作、姿势、行为、味道、分泌物、气味的统一体。人为什么要掌握语言呢?原来,人掌握语言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思想,而在动物群体中,他们也必须相互之间的进行沟通,而他们的这种沟通语言就是他们自己的动物语言。
动物通信语言有什么作用
动物与其周围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在这个联系中,动物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的交换。通过信息交换,动物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状况,并对这些状况作出适当的适应性反应。这种周围环境信息交换的渠道是很不规律的。在动物生活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信息标记,以表示某种特殊的环境状况。例如狗撒尿把地界划定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兔用蹄子在床上留记号以确保“独享”窝的幸福安宁。动物信息标记,在动物学上称为“通讯”。通讯在动物的生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传达动物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动物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认识,可以传递动物和它的同养者之间在身体形态、行为和精神上的差别,反映动物个体的特征、年龄和性别。
事实上,通讯对于任何动物都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动物通讯的形式很多,诸如动作、表情、声音、气味、化学物质等等。通讯形式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各有长处。比较而言,动作、表情通讯比较直观,视觉通讯媒介易于把握,声音通讯媒介高度艺术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