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瞳孔放大是不是要死啦?
是的! 动物有反射性的保护机制,当发现异常时它会自动收缩瞳孔。但有时这个保护反应会受到刺激,比如疼痛、恐惧等心理因素会导致瞳孔扩大。
对于人类来说,瞳孔的大小是由中央视网膜光敏感细胞(C中心)和双侧周边视网膜光敏感细胞(A和P中心)的神经元群来控制的。这些神经元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基础——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都表达α1、β2和γ2亚家族成员,这些分子在眼睛的光信号转换中起重要作用[1]。
对人类而言,光刺激会触发一个由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的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最后导致瞳孔缩小或者放大。 这个过程对于人类和大多数脊椎动物是如此相似。然而,作为低等脊椎动物,鳗鱼有着完全不同的光学系统以及感知光线的方式。它们没有晶状体,也就是说不能调节入射光线。当光线太强的时候,它们的瞳孔不会缩小,而是向两侧延伸开去。所以,当光照强度达到使人类瞳孔缩小的程度时,对鳗鱼来说仅仅是“瞳孔扩大了一倍”而已。[2] 当光线变暗时,人类的瞳孔会在几秒种内迅速收缩到原来大小;而鳗鱼的瞳孔则需要大约30分钟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虽然两者都是“慢反应”,但需要指出的是,人的瞳孔反应速度约为65微秒(μs),几乎是鳗鱼反应速率的8倍左右。[2] 在进化树中属于比较底层的节肢动物们(包括昆虫及其近亲)往往具有非常复杂的视觉系统,可以感知色彩和角度,甚至像高等脊椎动物一样区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这些物种的瞳孔会有类似人眼一样的运动:受光刺激而收缩,在暗处放松。但是,这些节肢动物并没有与高脊动物类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4]它们的瞳孔不能通过神经传递进行主动调节。[3] 在节肢动物之后,视紫红质的遗传基因逐渐分化,某些物种的视锥细胞开始失去对光敏感的化学基团,从而丧失了对颜色分辨的能力。同时,瞳孔也不再能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这些生物的视网膜就像一块“灰色板子”,只能感受到明暗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单一的色彩感知能力,她们的脑袋需要不断地转向有光的地方,让所有的表面都能充分地得到照明。这时,他们瞳孔的移动就不再是一扇灵活的门了,而是一根顶杆,将横膈膜推进空气室,从而增大肺容量,提高呼吸量,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5] 如果您的爱犬出现瞳孔放大的情况,一定要留意它是否处于恐惧的状态。同时,您还可以检查一下它的周围是否有让它感到紧张的人或事情。因为害怕而瞳孔增大是人类最通用的非语言沟通信号之一。除了恐惧之外,兴奋和痛苦也会使狗的瞳孔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