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牙龈能长出吗?
牙石(dental calculus)是由牙齿暴露于口腔环境中,受到细菌、食物残渣等有害物质刺激形成的矿化硬物,附着在牙齿表面,刷牙不能清除的一种坚硬固体。 牙石通常呈黄色,质地坚实,不易被唾液溶解。根据其沉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龈下牙石和龈上牙石。 但并不是所有的牙石都是用肉眼就能看到的“石头”状突起,当牙石沉积到一定程度后,会掩盖牙根部的骨尖和龈沟,此时即使用手指探查也难以发现。对于已经形成牙石的牙齿来说,仅仅依靠肉眼判断是否为龈下牙石是很困难的。 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X线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体、牙槽骨及牙龈的情况,有助于牙石的诊断。 如果怀疑某颗磨牙的咬合面有牙石,最好拍摄一张全颌曲面断层片;如果只怀疑前牙区有牙石,可以拍摄一张口腔内斜位片子以供参考(因前牙区较难取到合格的牙片,建议拍摄口腔内斜位片)。 在确定了牙石的存在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牙石的性质,也就是分析它是龈下牙石还是龈上牙石。这一点对于口腔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重要的知识补充。
一般情况下,当牙斑菌和口腔粘膜碎片在牙齿表面堆积时,龈下牙石比龈上牙石更常见。但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龈沟底进入牙周袋内并沉积在牙齿表面时,龈上牙石的出现率则高于龈下牙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牙石属于龈下牙石,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的牙石属于龈上牙石。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已经发现了,无论是龈下牙石还是龈上牙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石头”成分。事实上,牙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矿物质,其中钙和磷的含量最多,还有少量的金属离子,如铁、锰、铝、锌、铜等。这些物质来自口腔中的细菌以及牙齿周围的骨头和牙龈组织。 当细菌和牙齿周围的骨头、牙龈接触并产生化学反应时,上述成分就会在牙齿表面沉积下来,进而形成一个像岩石一样坚硬的表面,即牙石。不过这种反应非常缓慢,需要花上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牙石也被称为“慢慢生长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