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耳朵为什么会发臭?
耳屎(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无刺激性的粘稠液体,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及微生物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在头颈部的运动中不断脱落,被耳道周围的肌肉挤压出外耳道口,随人的头部摆动自行排出;或凝结成块,通过唾液浸透、软化后,由口水冲下而自然排出体外。 然而,当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老旧残破的角质细胞,这些细胞随着血液流动经过微细的血管进入毛囊,随后通过毛孔排到皮肤表面。这个过程是全身各处的细胞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也会发生在外耳道深部。这些老旧的角蛋白碎屑混合着耳道内的分泌物,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耳屎。 如果此时人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如睡眠中,那么这种混合物更容易积聚起来,形成比较大的团块并阻塞外耳道口。不过,由于人类耳道的生理构造原因,即使有较大的耳屎团块,只要头部位置不变,也不会影响听力。
一些全身因素也可能会造成耳屎过多或者过少。比如幼儿体内激素水平对于皮脂腺发育有影响,因此幼龄儿童往往会有较多耳屎,成年后逐渐减少;某些疾病会造成全身油脂分泌亢进,此时耳屎就会明显增多;反之,某些疾病会导致皮脂腺萎缩,则耳屎较少。 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那么就可能是耳屎过分聚集,应该及时清洁了:
1. 耳屎太多,自己很难弄出来,又不愿意去医院,可以在干净卫生的地方,自己小心抠挖;也可以将1/3滴油(橄榄油、菜籽油等)滴入耳内,湿润一段时间后再轻轻抠出;
2. 当宝宝耳朵里耵聍液(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耳屎”)过于粘稠以致于自己无法清除,家长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深入耳道里擦拭。但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鼓膜;
3. 发现孩子经常挠头、抓耳等,说明耳道里可能存在比较多的耳屎,需要处理一下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以上三种情况的哪一种,都不宜用力抠挖耳朵,以免损伤耳道甚至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