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眼睛为什么会发光?
狗狗的双眼都有眼睛肌肉,可以收缩和扩张,当它们观察到周围有任何移动的物体时,眼睛的肌肉会迅速地收缩,这时,眼球内一些细胞会释放出一种带有颜色的液体,形成所谓的“闪光”。这些细胞叫做“虹膜-睫状体”, 它的作用是构成并维持眼球的屈光系统,让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人们凝视着某样东西时,这一样的移动就会传到脑中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图像。这个“持续视觉”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给,因此眼睛会不断地调节它们的瞳孔大小以便获得足够的光线和清晰度。
然而,人类是唯一种具有瞬目动作的动物——也就是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有非常快速的开合运动,以保持眼睛湿润及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除了人类以外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闭不上眼睛的,它们只有转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景物。而鸟类则是唯一拥有瞬目的哺乳动物,它们可以瞬目但不能完全闭合自己的眼睛。所以,鸟类的眼睛比哺乳动物的眼睛更容易受到灰尘、沙砾等异物伤害。
为了保护好眼睛,它们的泪腺一直不停地在工作,眼泪的成分含有醋酸盐、乳酸盐等,使它的泪液具有一定腐蚀性,可以冲走进入眼睛里的杂物。而且,许多动物的眼泪还含有抗生素,以抵抗眼睛里的炎症。 许多犬科类(比如狼)或猫科类(比如豹子)的动物,由于有敏锐的视力,必须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它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我们的眼睛没有它们的灵敏,但我们拥有它们所缺少的“近视镜片”——也就是前方的角膜,这个结构可以让光线的反射集中在焦点上。所以,我们不会像它们一样,由于太靠近目标物而使视野变得狭小。
实际上这是人眼对光线在狗眼内反射时产生的错觉。当光线进入人眼后,经过视网膜反映后又经过视网膜上的细小裂口倒流回来,造成反射光,看上去就像眼睛里发出光来了。
不仅是狗,许多动物的眼睛都能够在黑暗中发出绿幽幽的光。有些动物在白天的时候,眼里还带着几分色彩,可是一到了夜里,无论什么动物的眼睛都是绿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眼见到的其实是光的反射造成的假象。
人的眼睛后面有一层叫作视网膜的膜,膜上的视细胞在光线的刺激下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大脑根据这些电信号的种类和强弱产生视觉。如果给视网膜足够的光照,它便可以持续不断的产生电信号。当光照变弱或者干脆被切断时,视网膜还能利用从前的光线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信号活动。这时候,我们就什么也看不清楚了。
但是,有的动物可以在黑夜的环境中看见东西。比如猫、蛇、鹿、狗、兔子等等,它们能在漆黑的夜晚清楚地看见东西,不会撞到东西上面去。这是因为它们的眼睛后面有一层反光膜,叫作“脉络膜上腔”。当微弱的光线进入眼睛之后,有些光线被视网膜所吸收,而吸收不了的光线则被脉络膜上腔所反射,再反射回视网膜上。这些反射光线继续刺激视网膜上的视细胞,促使它们发生神经冲动,所以动物们就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
脉络膜上腔对光线有很强的反射能力,而它反射的光又大多是来自视网膜,所以我们看起来就好像这些动物的眼睛在黑夜中发出了绿色的光。科学家经过光谱分析之后发现,这种光的波长在555~600纳米之间波动,正是介于黄、绿色之间。难怪我们看到的都是黄绿黄绿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