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猫咪有害吗?
有危害,且不能完全杀灭蚊虫中的幼虫。 杀虫剂的类型有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可防治蚊、蝇、蟑螂等多种害虫。其中部分成分对动物有毒性。 但由于蟑螂等昆虫都具有抗药性,因此现在使用的一些成分实际上对它们的杀灭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了,但是人如果直接吸入这些药剂还是会有一些轻微的药物反应的,比如头痛乏力、头晕目眩等等。
此外很多杀虫剂中都含有挥发性气体,如果通过口鼻进入人体的话,还是有很大健康风险的;而且像阿托品类的药物如果被小孩子误服用也是会有性命之忧的! 所以说,驱虫药对大人孩子都是有风险存在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呢?
1、预防为主 想要让家庭保持无虫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因此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室内种植植物就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杀死空气中的细菌,而出门回家之后应及时更换衣物鞋帽并清洗干净,注意做好自身清洁工作。另外,定期大扫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阴暗角落应该着重清理。
2、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如果家里出现了老鼠或者苍蝇等明显可见的害虫,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不要放任不管。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灭杀蚊虫的时候,尽量采用物理方法,如电网灭鼠、粘鼠板捕鼠以及纱门纱窗防蚊等等。因为化学方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能斩草除根,但是也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杀虫剂包括灭蝇、灭蟑、杀蚊等,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这些卫生杀虫剂主要包括有机磷类制剂、氨基甲酸酯类制剂、拟除虫菊酯类制剂。有机磷类制剂和氨基甲酸酯类制剂均可被皮肤、粘膜、胃肠道吸收,对神经系统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出汗、视力模糊等症状,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杀虫剂主要以触杀和胃毒为主,中毒后,临床表现为惊厥、癫痫、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
拟除虫菊酯类为一种神经毒剂,吸入后出现咽部不适、胸闷、咳嗽、视力模糊、抽搐等。此类制剂相比而言毒性较低,而作用强度、速度以及效果更佳,是目前家庭杀虫剂的更新换代品种,其对人体有较好的安全性,对猫也有较大的安全性。一般认为菊酯类杀虫剂无皮肤吸收,即使猫误食,由于其体内有丰富的肝脏酶,也可以进行代谢排出,且很少蓄积。因此使用菊酯类制剂杀虫,在猫离开施药场所30分钟以上,返回正常环境后接触该猫是安全的。
除杀虫喷雾剂外,灭鼠剂也有可吸入颗粒。一般来讲,杀虫用的烟雾剂中含有萘酚类物质,而鼠药烟雾剂则多为磷化锌类物质,这些都是易吸入颗粒,被猫吸入后均可造成胃肠道的严重损伤。此外鼠药烟雾剂中还含有磷化铝,猫吸入后可在胃肠道产生氢气,而氢气不能被消化,累积后可引起胃肠穿孔,危险性很大。因此含有鼠药的烟雾杀虫剂不适合在有猫的家里使用。
家庭中灭蟑螂常使用灭蟑威,灭蟑威被猫误食后,在肠道缓慢释放氯化氰和三氧化二磷,氯化氰可损伤呼吸黏膜,三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损伤胃黏膜。因此灭蟑螂毒饵应撒放在猫不易接触的地方,避免猫误食。
总结可以看出,日常使用的杀虫剂中,以拟除虫菊酯类毒性最小,对猫有一定的安全性,且作用效果佳。因此家里有猫等宠物时,应尽量选择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在使用任何杀虫剂时,一定要看清楚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其使用说明;使用场所的猫应离开至少30分钟以上,充分通风后再让猫进入;杀虫剂应与猫用洗剂分开放置,以免发生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