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融血病是什么意思?
溶血症(Hemolysis)一般是指由于血型不一致而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其中以母婴血型不合最为常见,常引起宝宝黄疸、贫血及肝脾肿大等症状 临床上,溶血性贫血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由于红细胞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红细胞溶解;另一类为外来抗原与红细胞膜上的相应抗体结合造成的红细胞被动免疫性溶血。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1、新生儿溶血症 胎儿从母亲血液中得到父亲血液的血型抗原,如果这种抗原是母亲体内缺乏的,胎儿就可能会发生溶血。比如妈妈是0型血,爸爸不是O型血,那么怀孕后可能就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症,造成严重的后果。
2、蚕豆病(G-6PD缺乏症) G6PD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红细胞的酶,它负责保护红细胞不被破坏,避免溶血的发生。但若体内缺少此酶,在食用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等情况下会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
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是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多见于黄种人,发病率约为1/125~1/50。本病是由于患者红细胞内缺乏一种叫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的物质所致,当患者进食蚕豆或其相关食物后,体内可产生一种叫作“蚕豆毒素”的物质,该物质可使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因此,又称蚕豆病。
4、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PPN) 本病特征为发作时尿呈酱油色,伴腰腹痛,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呕吐等,尿液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高达4~8g/dl以上,白细胞、非蛋白氮、尿酸等均可增高,外周血常规示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量也增多;骨髓巨嗜细胞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一般能自然恢复,不留下永久性贫血,也不复发。
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等)导致红细胞受到损害而产生的溶血反应。